屏東崇蘭蕭氏家廟-風華再現
清代阿猴城裡流傳著一句話:「崇蘭蕭,三日沒煮袂飫。」崇蘭蕭家開台祖蕭為天,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,約於西元1740年落腳阿猴,創「珍記」商號從事米糖交易,累積可觀財富後,透過參與地方事務,如:建廟、修築道路、橋樑、水圳、興辦教育設施、維持地方和諧安定等,累積家族聲望。
西元1815年鳳山知縣吳性誠召集阿猴地區秀才及仕紳籌建屏東書院,蕭家第二代蕭兆榮為捐首,第三代蕭啟德、蕭啟邦曾分別擔任屏東書院的董事及總理。
從崇蘭蕭家在清代共有九位舉人出貢來看,可略見家族對文教的重視:
蕭陣,字兆龍,諡毅亭,邑庠生。
蕭觀,字兆榮,諡國孚,太學生。
蕭發,號啟德,字孫揚,諡貞惠,郡增生。
蕭開基,邑庠生。
蕭三慶,號啟昭,諡秀穆,邑庠生。
蕭啟邦,諡貞忠,附貢生。
蕭運楨,武舉人。
蕭文蘭,諱菁莪,號香谷,諡廉明,拔貢生*。
蕭文鳳,諱翔千,號筆鳴,諡莊嚴,恩貢生*,例贈脩職郎恩進士。
*貢 元:秀才每三年參與鄉試,通過者晉升為舉人,再參與歲試,通過者稱為歲貢(選魁)。
*恩貢生:舉人參與歲試通過者,並且遇有覃恩之年,例如皇帝登基或其他慶典頒布,稱為恩貢。
*拔貢生:舉人參與每十二年才選拔一次的歲試通過者,稱為拔貢,優選者以小京官用,次選以教諭用。
西元1874年,蕭珍記祭祀公業管理人蕭文崁修築崇蘭新圳,並於西元1880年建立蕭氏家廟,光宗耀祖,顯示光緒初年是家族力量發展臻於頂峰的階段;西元2000年由蕭永忠擔任蕭珍記祭祀公業管理人,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,西元2001年蕭氏家廟入選臺灣歷史建築百景,西元2004年指定為屏東縣定古蹟,對於其家族成員而言,倍感與有榮焉,而對於崇蘭社區甚或屏東地區居民來說,也具有「老建築、新發現」的意義。
西元2009年展開蕭氏家廟主體修護工程,為了保存家廟古貌及紀錄修護過程,由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產學合作,紀錄包含匠師施作、建築樣貌修護過程等,並建置數位典藏-崇蘭蕭氏家廟入口網站,這也是屏東縣蒐集最完整的古蹟修護紀錄。於西元2012年12月完成蕭氏家廟修護工程,除了載體的木結構之美外,氣宇宏偉的屋脊及其燕尾造型,表現在屋脊上的剪黏與交趾陶,以及側面牆身簡潔有力的壁飾與鳥踏等細部裝飾,都是值得觀看的傳統建築工藝。尤其以彩繪修護過程中重新發現府城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,更是讓蕭家族人及文化工作者直呼「挖到寶」!

附件下載
|
|